“熊文爽采写整理·无硝烟战场上的英雄,[].医师报,-8-23(5)
8月19日,全国医生迎来了第一个专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医师节”。中国医师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为80位优秀医生颁发了第11届中国医师奖。这是经国务院审批、全国医生唯一的行业最高奖项,至今已连续表彰了十届共名优秀医生。
本届80位获奖医生,恰逢第一个“中国医师节”荣膺殊荣,他们有享誉海内外的名医大家,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院士,也有长期耕耘在临床医疗一线的专家,还有扎根基层的全科和乡村医生,涵盖了心内科、血液科、麻醉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等35个临床专业。
在这里,我们虽不能说尽本届80名优秀医者的故事,但掠影其中,仍能见微知著、落叶知秋。他们,就是医疗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当之无愧的医者英雄。本期,我们选取9位获奖者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张澍田:挽救患者生命就是人生意义
他生于医生家庭,出于对父辈事业的认同,选择了医生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医生,潜心临床和科研30余年,最终成为著名专家;他耐心认真,无论工作多忙、压力多大,总是“微笑面对每一个患者”。他,就是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首都医科医院执行院长张澍田。
张澍田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然而,刚参加工作时,他却总觉得自己选错了职业,不适合当大夫。原来,他毕医院的头两个星期,很难过医嘱这一关。山东医院医院之间,在用药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某些习惯上的差别,再加上自己的字写得不规范,他开的医嘱经常被护士返回,难免要看各种脸色。所以有段时间,出完医嘱后他总是不敢离开,等着别人质问。上级医生查房时,不得已他只能拿出小学生的态度,一份病历一笔一画反复抄上三遍。迎头遭遇这事,心中颇感郁闷,脑门上便刻满了问号:是不是我选错了职业?
曾经怀疑自己选错职业的张澍田,医院培养的第一个博士生,33岁带硕士,38岁带博士,如今已是全国知名消化医学专家、执行院长、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会长。
年,张澍田被派到香港深造三个月,接触到内镜介入新进展,他兴趣盎然;来年再赴香港,为北京率先引进了多项世界先进的内镜介入微创技术。只要从嘴里下根管,就可以看着电视画面,止住胃内的大出血,从胆管里取出结石,切除早期恶性肿瘤……崭新的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模式,且可在无痛苦状态下进行,医院因此被称为“医院”。
北京一位马老先生有一天夜间,突然腹痛不止,医院。做B超的大夫说,没什么问题;做核磁的大夫说,可能有点炎症。都说问题不大,可老先生紧接着高烧、寒战、全身发*,一时面临病危,家里人都在准备后事了。张澍田把他推进了内镜中心。没多久,一块小石头从体内取出,马老先生又活了过来。原来,石头长在胆管里,从外面照不出来,内镜介入微创技术救了老先生一命,第三天就出院了。
把一个小小器械经口送到患者的肚子里,就能神奇地为患者解除病痛,甚至起死回生,这就是张澍田每天在做的事情。在我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改变中国作为消化道大国的现状,成为张澍田一生的志愿。“选择了医生的职业,就是选择了为患者活着,挽救患者生命,就是人生的意义。”张澍田说。
《医师报》8月23日5版
往期回顾
?8·19首个中国医师节|科学安排工作量,保护人身安全,让医务人员安心放心工作!80人获中国医师奖(附名单)
?七夕节|习近平定调中国医师节:要关心爱护医务人员
?8.19首个中国医师节|张雁灵:给医生以尊重=给生命以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