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世界第一例心脏支架至今,心脏支架术,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挽救了他们的生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突然闭塞的患者,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支架,把血管撑开,保证血流正常或接近正常。
部分人误认为,如果心脏有问题,无论轻重,早点装了支架,以后就不会突发心梗,追着医生苦苦哀求放支架,医生百般解释,轻度狭窄不需要支架介入,但患者始终希望用这种方法“防患于未然”。对普通公众和冠心病患者而言,需要明确的是:支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理性的选择是,在规范足量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症状严重程度和血管狭窄程度,充分评估权衡支架手术带来的获益和风险,与医生共同商议是否接受支架治疗。
面对冠心病,控制危险因素比什么都重要,最重要的是改变不良习惯
1、良好的饮食
采取正确的饮食结构可大大降低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多吃五谷杂粮,每天通过饮食多摄入10克食物纤维,可使冠心病发作和死亡的风险分别降低14%和27%;多吃水果蔬菜;多吃鱼虾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禁烟忌酒。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养成良好进食习惯。
2、科学的锻炼
进行适当有氧活动,如散步、慢跑、慢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运动强度为运动时每分钟最大心率加年龄达到。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根据身体情况、年龄、心脏功能状态来确定,要循序渐进,有规律、多持久,不宜做剧烈活动,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
3、情绪的稳定
由于情绪的波动,会引起心跳加速,增加心肌耗氧量,引起心绞痛甚至诱发心肌梗死,因此,日常生活中,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十分重要,要注意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其激动、生气。
4、洁净的环境
保持患者居住环境清洁、通风,注意更换患者衣物,以满足保暖、干燥、清洁的需求,减少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使冠心病加重的风险。
5、脑心健的训练
每天坚持做脑心健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肢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刺激,再灌输回流,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这些物质参与保护心肌和能量代谢。利用达尔文优胜劣汰的组织进化理论,实现组织自我适应和自我保护的机制。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像是给血管做运动,训练一次相当于血液循环5km。
脑心健对心脑血管病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通过对人体自我防护能力的刺激,使人体产生一种对器官和组织缺血、缺氧性伤害的耐受力。也可有效促进小血管建立起侧支循环,当主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血液便可通过侧支绕过阻塞部位进行输送,侧支逐渐变粗、血流量逐渐增大,便可取代阻塞的主动脉,保障全身血液的正常输送,有效避免脑梗死、心脏猝死等恶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