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关键之年。海南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在推进作风转变上下功夫,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下功夫……年海南两会即将召开,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对一年来我省在生态、交通、教育、医疗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领域的新成绩、新突破、新进展进行报道。
将新生儿先心病筛查列入为民办实事事项、实施“胸痛中心全省模式”建设、乐城进口特许药械品种首例突破例、推动50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53家医院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让患者就医获得感逐步增强……近日,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年,我省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扎实推动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新一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计划”,患者就医获得感逐步增强。
胸痛患者救治“全域覆盖”
去年11月,海口市民冯先生突发心肌梗死意识不清,朋友立即将其送医院。该院为冯先生开通“绿色通道”,医生持续施救1小时。抢救期间,急诊医生通过覆盖全市的胸痛救治体系,将冯先生紧医院实施手术。
年8月,海口市胸痛中心救援体系全市医院启动。据了解,我省实施“胸痛中心全省模式”建设,实现胸痛患者救治的“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对降低心梗患者的死亡率,确保胸痛患者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救治,实现“院前、院内、院后无缝连接”。截至目前,我省已有37家三级、医院注册胸痛中心,其中21家单位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总部认证。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与诊治列入为民办实事事项
去年2月20日,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患儿小瑜在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接受了心脏手术,多发的心血管畸形得到了矫正。她是我省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与诊治”为民办实事事项的第一位受益者。
我省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与诊治”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事项,在原来新生儿先心病筛查政策基础上,加大了对手术治疗的患儿的支持力度,大大减轻先心病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去年该委认真抓好民生实事和“一老一小”工作,积极落实“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优做实老年人健康管理,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6%;积极全面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新生儿先心病筛查率达98.6%,为例先心病患儿进行手术治疗,超额完成全年既定目标;继续开展婚孕前和孕期夫妇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截至目前共筛查10.1万对,阻断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55例。
肿瘤患者国际创新药“先行先试”
胆管癌患者张女士在博鳌乐城先医院,顺利服用用于治疗接受过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国际创新药英菲格拉替尼。这是该药在国内的首次临床应用,也是在北美区域以外开出的首个处方。从“无药可医”到申请用药,不到1个月的时间,张女士便顺利用上了国际创新药,这得益于博鳌乐城的“先行先试”特许政策。
截至目前,乐城进口特许药械品种首例突破例,率先在国内基本实现了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年特许药械使用患者数量同比增长%,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势头初步显现。
省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瞄准支柱产业目标,持续推进健康产业迈上快速发展轨道;积极引入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进驻乐城先行区,稳步推进“一核两极三区”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年前三季度,全省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73亿元,同比增长9%,占全省GDP的2.7%。乐城特许药械使用患者人次,同比增长7.51倍。
力争让海南患者“大病不出岛”
儋州小女孩芊芊,出生后被确诊患有严重的先天性气管狭窄等疾病。母亲李女士带着她辗转看病,最后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医院进行手术。在上海专家团队的配合下,成功完成了海南首例气道狭窄患儿的复杂手术。
记者了解到,我省制定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方案,大力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50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岛”。医院创伤、胸痛等“五大中心”。医院布局调整和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医院(一期)并于去年12月18日顺利开业运营,医院江东新院区、省公共卫生中心、医院南院(观澜湖)、省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项目、海医院江东新院区项目建设,医院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5.57亿元目标任务。
此外,投入2亿多元在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基于5G物联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程”,投入近2亿元建设“三医联动一张网”信息化项目。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年”活动。着力推进“三类机构”建设,家和35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标准全力推进建设。
53家医院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
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解决患者“来回跑、多头跑”的问题,医院“一站式病友服务中心”去年9月2日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而医院也启用了入院服务中心,将入院预约登记、住院手续办理和缴费、入院检查、床位管理等业务进行统一整合,实现了门诊到病房的住院无缝隙衔接。
去年,我省扎实推动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建设,着眼群众就医感受,实施新一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计划”,53医院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现场预约、分诊、咨询、出入院办理、结算、随访、检查结果查询等服务,对患者做到一次性告知清楚,减少患者奔波。
此外,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安排人员在预检分诊、自助机、挂号窗口、交费窗口、综合服务点等老年人就医容易发生不便的节点提供引导和必要的帮助;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现场号源,畅通家人、亲友、基层医务人员等代为老年人挂号的渠道。
10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提供38个服务项目,患者就医获得感逐步增强。(记者钟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