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时间竞速为生命守护 [复制链接]

1#

一声令下

火速集结

从黑夜到白昼

亦或风中、雨中

永远不变的是你们忙碌的身影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护佑百姓健康

是你们永远不变的誓言

与时间竞速为生命守护

周末的清晨,是大医一院金普院区医务人员坚守在岗位新一天的开始。同平日一样,他们查房、下医嘱、医疗救治、护理患者……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周末的概念。突然,一位在院胸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非常凶险,需要紧急手术。

介入治疗科留守医生李城、朱光照和刚从市区赶来的张涛医生一刻也不耽搁,冲进病房,经查体后,决定急诊行全麻下经皮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在金普院区医务部和疾病预防及院内感染控制部全力协调下,麻醉科、急诊ICU等多科室协作,立即做好术前准备。手术过程顺利,仅用一个半小时,患者转危为安。疫情期间,大医一院金普院区在严把防控关的同时,确保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工作正常运行,日夜坚守,决不放弃生命的希望。

防控救治两不误紧急时刻显担当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大医二院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坚持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两不误,为急危重症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履行救治生命的神圣使命。3月24日,大医二院隔离病房收治了一位来自金普新区的患者,经过完善相关检查,综合考虑胆道再次狭窄合并感染休克!急需进行置管引流治疗来缓解症状。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超声介入科宋宇主任团队提高了防护等级,当天外边下雨,隔离病房为单独一栋楼,必须走室外,人可以,但超声仪器不能沾水,于是介入组将超声机器分解打包,怀抱主机,冒雨赶往隔离病房。

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厚厚的手套、笨重的隔离服、哈气的面屏都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对术者也是极大的考验。术中,宋宇主任注意力高度集中、精准操作,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针一点点进入目标胆管,完全按照预定的穿刺路径进入,穿刺一次成功!后续的置管、引流工作也顺利进行,术后不久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宋宇主任介绍说,“疫情期间,我们团队也非常忙碌,仅仅这两天,超声介入组完成手术20多台,有时我们还要进入到隔离病房处理,手术难度加大,反复穿脱防护服,也很耗费体力,但是能够及时处理、缓解患者症状,这些都是值得的”。

村民在哪我们就去哪

3月23日,70名新华医护再次进入金普新区。江明明护士长带领的8人小组负责光中街道和平村的采样工作,由于村里地广人稀,如果在村委会集中采样,有些村民甚至要一大早出发,天黑了才能走到家。为了方便村民,队员们决定2人一组,入户采集,“村民在哪儿,我们就去哪儿。”

路途遥远,村委副书记号召村民开来自家轿车给“大白”代步,队员们却不同意,按照要求,如果队员穿着防护服坐进车里,整辆车的内部都要进行消杀,会给村民添麻烦。江明明护士长说:“村民们特别好,一再和我们说,消杀的事儿不用担心,尽管坐车,他们不怕麻烦,只想让医护们舒舒服服的采核酸。最终,护士丁云和张佳慧想出折中的办法,坐在了后备箱里。”这一天,8名队员在村里挨家挨户的走,有些土坡车开不过去,他们就自己爬过去,防护鞋套踩在土上,格外的滑,一步一踉跄走出一身汗。任务结束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的孙颖、杨柳两位护士脱下防护服就吐了。从3月14号开始,每一批外采核酸队员,都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干劲儿在和病*拼速度,凌晨五点出发,夜里十点结束,中午轮岗吃饭采样不停,为了提升采样速度坚持站立操作,一整天下来累得腰背酸痛抬不动胳膊……每一份岁月静好背后,都是一群人的负重前行。

他们开启了一条唤醒生命的绿色通道

日前,家在普兰店的72岁的李奶奶突发脑梗医院,然而在实行静脉溶栓治疗后病情仍然波动且不稳定。医院医院神经介入及神经重症科主任李迪,在快速梳理完病情特点后,李迪主任认为此时动脉取栓手术是解决患者病情的最有效办法。

李奶奶所在的街道是此轮疫情的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