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摘 要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未来社会的发展。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提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搭建不同的平台来进行。
中国论文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高职学生
作者简介:兰娟、戚洪娜,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人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5)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与高职院校自身的建设。当今时代,受社会多元价值的影响,学生的个人素质也参差不齐。进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需要审视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
一、理念缺失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相比有着自身的优势与特征。比如,他们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和被认可的心理,其工作和学习能力一旦得到教师的认可,将表现出极大的工作和学习热情,会“出色”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但是,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因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缺乏自我管理与约束,也表现出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
(一)依赖性强,自律意识弱
当今的高职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在他们的心目中,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这种“失败者”的心理定位往往使他们在无形当中形成内心的及其强烈的自卑感,遇到事情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以至于在学习、生活上变得“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去积极地学习和生活,更不愿意去主动思考,不愿意去尝试,人云亦云。再加上很多的学生是在家庭的优越环境下长大,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导致他们依赖心理严重。生活和学习上都缺乏个人规划,积极性不高,以至于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
(二)自我中心意识强与团队合作意识差并存
与较强依赖心理相并存,在高职学生身上还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在学习成绩上的缺乏被认可,使他们希望在个人的另外一些表现中被肯定,因此在行为上容易做出一些“极其自我”的行为,以引起他人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及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养成了很多学生在性格与行为方式上很少为他人着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乏友善精神,不善于和别人合作,在团队活动中容易形成被“孤立”的一面,在内心很容易形成极大的挫败感。
(三)诚信意识不足
由于社会多元价值的影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个人性格的原因,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已是相当普遍的一个现象。学生会因为不愿意上课而向老师编制各种逃课的理由;会因为满足自身的虚荣,向家长索要金钱;会因为满足莫需有的自尊在同学间撒各种小谎……,更让人担忧与失望的是学生认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这些不诚信现象都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些同学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有丝毫的自责和罪过感。
(四)敬业精神和职业感缺乏
高职院校为了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与将来的工作岗位对接,会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或者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但是很多学生缺乏创业的热情,他们的想法就是一毕业就回到自己父辈或者祖辈创办的企业过“轻松自如”的日子。对于顶岗实习,则认为是应该应付的学校安排的一项“差事”,因此,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他们也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做好个人的本职工作,对于条件比较艰苦的单位会选择放弃,他们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容易出现‘临阵逃脱”的现象。再加上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对于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愿意向学校和带班教师反馈,导致实习单位对学生产生很多的不满,给学校的外在形象和名誉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诉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国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和而不同”,既尊重个性,又强调遵循个体的公共职责,是当前中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从个人层面规定了作为社会公民的道德,又明确了作为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从国家和个人层面,都涵盖了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要求。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现时代的价值需要。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一)形成协同教育的培养理念
所谓协同,就是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使他们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应发挥校领导、学校*支部、学